加强纪律性,革命无不胜◆★■。从党的一大通过的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》对党的纪律作出明确规定,到党的二大通过的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专门设立“纪律”一章◆■★■◆;从井冈山时期的“三大纪律、八项注意”◆◆,到党中央★■◆★◆“进京赶考”前的“两个务必”“六条规定★◆◆★”……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、从胜利走向胜利,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,就在于始终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。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曾感慨的那样,“共产党所采用的方法和组织都讲严格的纪律”。
用“铁的纪律”强化纪律自觉。“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;但同时,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。★■■”对党员干部来讲,严守纪律靠他律,更靠自律;不是被动接受★◆★,而应主动践行。纪律自觉不会自然形成,必须常学常思、常修常进、常醒常警。要持续加强党纪学习,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◆■■■,弄明白能干什么、不能干什么,始终手握戒尺、知行知止,切实将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遵规守纪的内动力、自制力。要强化党性修养,筑牢思想防线,明白“物欲无止境、党内有规矩、人际有底线”的道理★★◆■,不断增强政治定力、纪律定力、道德定力、抵腐定力。要注重警心策行,切实以案为鉴、吸取教训,在★◆■◆★◆“沉浸式◆★◆◆★”体验★★◆、■★◆★◆■“代入式”反思中,推动教训变教材■■、触动变行动★■■★★,养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■■◆★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严的基调,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■■,先后3次修订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持续释放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★◆◆■★、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,真正让铁规发力、禁令生威。新征程上,我们必须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■★★,以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、锤炼铁的作风、锻造铁的队伍,把全党团结成◆■★★“一块坚硬的钢铁”。
1920年9月★■■★■,蔡和森给写信探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相关问题,信中写道,“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◆■◆★◆,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分子,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◆◆★”。回信说■◆◆◆★★:“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,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。”“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”,从建党之初就成为我们党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。
用◆■★★■◆“铁的纪律”促进担当作为。习主席强调:◆◆“遵规守纪,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■◆★◆★■。◆■◆■★■”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★■,党员干部既要严守“铁的纪律”,也要有铁一般的担当。要正确认识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的关系,把纪律当成干事业的★■■■★■“安全带”,而不是不作为的“挡箭牌”,在遵规守纪前提下,勤奋工作、放手干事,锐意进取、积极作为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、激励和约束并重■■★★◆■,为担当者担当、为负责者负责、为干事者撑腰,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■★■★★★、激活担当作为的◆★■■◆“一池春水”,以“铁的纪律”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有力保障■★。
用◆◆■★“铁的纪律”规范日常言行。“纪律是个圈,自由在里边”,人一旦缺少了纪律规矩的约束■■◆,就像脱离了框子的玻璃■★■,离“摔碎◆◆”也就不远了。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细照笃行★★■、防微杜渐,从点滴做起■■■★★■,从小事严起,对照纪律要求规范自身言行,及时纠正苗头性◆★■■■◆、倾向性问题★◆,防止小错不察而酿成大错。要一以贯之■◆★、慎终如始★★◆■★■,认识到守纪律只有进行时、没有完成时,必须始终保持★★■◆“赶考”的清醒和坚定,时刻绷紧纪律之弦、心怀敬畏戒惧,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做逾矩踩线之事。领导干部处于遵守纪律的“上风口”,更要以身作则■■、以上率下,发挥好“头雁效应”,用更严的尺子度量自己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,带头严格按党的原则、纪律、规矩办事◆★◆,自觉净化社交圈、生活圈、朋友圈★★◆◆■,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,以自身的模范守纪带动“绝大多数◆◆”■◆★,确保党的纪律刚性执行、直达末端■◆◆★。